浏览次数:384
变与守
—华青学子佳作第五十一期
前言:
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这是出自《诗经·小雅》的一条成语,它的本意是:其他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打磨玉器。其喻意则是:虚心学习别人的经验,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启示与灵感,以此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技巧,创造更多的价值,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鲁迅在《拿来主义》一文中也提倡:凡是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东西,我们都可以“拿来”,为我所用,而不是盲目地、一味地拒绝。
且看:在考场上,高三学生面对“变与守”这个作文议题,有着怎样的想法和主张。
华青学子佳作之一百零一
也谈“变与守”
作者:港澳台侨联考生 蓝宇翔
我认为,唯有坚守好的,摒弃坏的;跟随时代,创新发展,才能走好人生道路。
守正创新,保持理性,才能发挥出个人的价值,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财富。守正创新从来不是一个乍现的灵感,是一个人在清醒理智下,顾全大局,辩证地看待事物后所找出的两全其美的方案。
中华绣娘陈英华面对名利与金钱保持了理性,坚定的为文化传承贡献力量,她独创的“星空”针法,让世人对中华针绣有了全新的认识;屠呦呦在西医繁盛之时,头脑清醒,她在中药材书中找到了有关青蒿的记载,结合西术,历经困苦,提取出救治了上百万人的青蒿素,从而名垂千史。理性,就像是行船的船舵,唯有保持理性,才能在“变与守”中做出正确抉择。
不变初心,以人为本,才能让恩泽遍惠世人。以人为本,一直是我们所要遵从的处世原则。只有这样,社会才能不断进步,人民才能日益幸福。
“草原上的马背图书馆”正是一个生动的案例。馆长沈龙延夫妇五年以来,不间断地为草原上的牧民送去精神食粮——书籍。“草原上的世界只有那么大,而书籍却能带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……”这,是一位牧民发自内心的赞叹。
与时俱进,吸取外来精华,才能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,求得更好的发展。
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积淀,是一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。我们必须做到:既不固步自封,墨守成规,又要创新发展不断开拓,将传承与创新相互结合,绝不让民族的瑰宝在我们手上衰败消失。
国家博物馆推出玩偶“马踏燕飞”,因其丑萌的外观而火速出圈,吸引了众多旅客的关注和欣赏,舞台剧《只此青绿》结合全息投影技术,将历史梦幻般呈现给世人......
这一个个生动的实例,启示着我们:创新能为文化的传承带来无限的机会与可能!
“变与守”的话题也可以体现在人生中的大小事件上,所以,我们要培养辩证的思维,做出正确的选择,让自己给个人,给社会,给民族,给国家,增添一笔笔绚丽的色彩!
华青学子佳作之一百零二
我谈“变与守”
雨果曾说过:“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。”
“变与守”,我认为虽然是对立的,却也是统一的。变与守看似矛盾,却是可以调和的,它们矛盾的斗争中最终能够达到一个新的统一。比如:用新时代的方式宣扬传统文化也就是“变”中有“守”;将传统文化运用在当代潮流中,也就是“守”中有“变”。
如果“变”占了绝对的先机,那么时代不断更替,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流传千年而不衰。例如:中国非遗“羽毛风筝”,是中华民族的瑰宝,但是,因为无人传承,导致永久失传,令人感慨叹惜!
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,发展速度惊人,但北京内依然有很多古建筑没有因为要建现代化的大楼而被拆除,古代建筑与当代高楼共存,成为北京独有的景色,令世人赞叹不已。
如果“守”占了绝对的先机,便会有人死死地抓住过去而不放手。
清朝的闭关锁国就是如此:拒绝变,维持守,以致于同世界脱节,落后挨打!
“变”中有“守,“守”中有“变”,这就是我们处世的原则。
作为新时代的接力人,我们做人做事也要平衡好“变”与“守”之间的关系,不要过分守旧,也不要过分追求所谓的时髦与潮流,在虚心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,也要保护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。
我知道,在教育落后的偏远地区,经常存在于重男轻女的现象,比如:遗弃女婴,歧视女性等,这些都是我国落后的传统观念。这些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不人道的社会现象应该尽快得以制止,毫无保留地将其摒弃。
有人把吸取外来文化讽刺为“崇洋媚外”,殊不知,凡是腐朽的、落后的,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旧风俗,旧思想,才应该坚决抵制,而外来的先进思想文化,我们大可不必拒绝,可以放心地“为我所用”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言:对于优秀的外国文化技术,我们要运用脑髓,放出眼光,自己来拿!
“变”中有“守,“守”中有“变”,平衡好“变”与“守”之间的关系,虚心接受外来优秀文化,同时保护好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,我相信,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好,人民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幸福。
相关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