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次数:17
01 联考“高考化”的三大表现
报考人数激增,竞争白热化
人数翻倍:五年前联考报名人数还不到5000人,而2025年这一数字已突破1.19万,未来几年这一趋势可能还将持续。
录取率变化:2023年联考整体录取率还在70%以上,到2025年已降至约53%。2025年985高校的录取率已降至8.6%。
分数线上涨,低分上名校成历史
文理分数线普涨:2025年普通类院校理工类本科线460分,文史类430分;部分重点高校高分线达理工类560分,文史类510分,逼近高考重点线水平。
艺体门槛同步抬高:艺术类和体育类文史类本科线330分,理工类360分。"300分上本科、400分读985"的说法已彻底成为历史。
考试内容与形式向高考靠拢
知识点覆盖扩大:2026年第四版新考纲即将实行,数学增加随机事件概率、余式定理;物理新增开普勒定律、多普勒效应;化学细化有机化学内容,增加胺、酰胺等考点。考试内容更贴近普通高中课程标准。

能力考查强化:中文增加古代诗文比重;英语调整题型,侧重语篇理解;历史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,强调分析解读能力。考试更关注知识灵活运用和思维能力。
同时联考政策也在收紧,2025年起明确规定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在校生不得报考,对华侨生资格的审核也更加严格。
02 为何我们仍要选择联考?
竞争压力仍远小于高考
人数对比:2025年全国普通高考报名人数1355万人,联考报名人数仅1万余人,联考考生竞争对手数量约为高考的千分之一。
录取优势:联考985高校录取率是普通高考的近5倍,211高校录取率高出3倍多。竞争强度仍保持明显优势。
考试难度相对较低
科目设置对比:联考科目只有5门,文科不考政治,理科不考生物。高考实行"3+1+2"或"3+3"选科模式,科目更多,备考范围更广。
试题难度差异:联考侧重基础掌握和记忆类考察。高考更注重考察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。
多元录取渠道
多元渠道:联考提供多种录取渠道和保底机制,设有预科班机制。
院校扩容:2025年参与高校增至378所,包含众多985、211院校,总招生计划6311人。2026年已有5所高校公布加入联考招生。
分层选择:不同层次院校满足各水平考生需求,且设置有预科班机制,提供多元选择。
03 新趋势下如何决胜联考?
提早规划:联考需提前准备,进行针对性训练,目标顶尖高校需更长时间。最迟高三开学前开始准备,备考应包含基础复习、强化复习、模拟考试和冲刺阶段。
科学备考:深入研究新考纲,2026年数学新增余式定理等考点,试卷结构、题量与分值有调整。定期进行全真模拟考试,严格按考试时间作答,提高答题速度和时间分配能力。
夯实基础:联考备考应以教材为核心,全面梳理知识点,确保基础无遗漏。针对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。
保持状态:备考期间劳逸结合,保证充足睡眠,适当运动、听音乐、看电影缓解压力。保持积极乐观心态,学会自我调节,与同学、老师、家长保持沟通。
今天的港澳台侨联考资讯就分享到这里了,欢迎咨询华青港澳台联考学校招生办电话:020-28985177
张老师:18928856659
扫码添加老师
相关推荐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