浏览次数:17

一、趋势一:拼分数已失效,排位才是硬通货
2024年510分在理科能排到全国第1758名;而2025年同样分数,排位已跌至2910名。背后原因不难看出——报考人数同比上涨15%,但招生计划仅增长约6%,竞争强度远超预期。
核心转变:
分数不再具备横向参考价值
选校依据必须以“排位”为准
以往的“多少分能上哪”,必须转向“多少名能进哪”
数据对比举例:
理工类560分:2024年约1078名 → 2025年仅约1877名
文史类510分:2024年约640名 → 2025年跌至1026名
对策建议:
家长应摒弃“去年几分能上哪”的思维,转为“哪所学校录取到哪个排位”。例如,若想报考深圳大学,2025年录取最低排位为949名,2026目标排位至少要控制在900名以内,才有较大把握。
二、趋势二:招生计划扩张,但录取率仍下降
数据对比:
本科招生名额对比:2025年港澳台联考全国招生总计划为6311人,2024年港澳台联考全国招生总计划为5962人,增加了349个本科名额,但录取率却下降了约5%。
985/211录取率缩水:985/211招生名额较2024年有所增加,但录取率对比24年分别下降了1.19%和1.12%
结构性后果:
高分段更内卷:文史类510分,预估排位1355;理工类560分,预估排位1862
低分段也拥堵:文史类430分,预告排位2900,理工类460分,预估排位3800
对策建议:
家长应重视“双非强校”的专业实力,如:
深圳大学:计算机、传播学全国前列
广州医科大学:临床医学在广东省内极具优势
理性选校、关注就业导向,比一味冲985更现实。
三、趋势三:专业限制增强,科目选择直接决定录取命运
2025年志愿阶段,不少家长经历了“过线却退档”的惨剧。原因很明确:未达到专业单科门槛或身体素质要求,导致高分“滑档”。
受限专业示例:
浙江师范大学:汉语国际教育专业、英语专业或日语专业,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85分
温州肯恩大学:英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
首都医科大学:眼睛的近视矫正视力不低于4.8,各眼矫正视力镜片度数不超过800度
提醒:选错科=志愿无效,是2026届必须正视的风险!
对策建议:
高一阶段明确兴趣方向,制定“选科—专业—院校”三位一体的规划图;
文科考生避免冲报理工强专业,可关注汉语言文学、师范、法学等文理兼招专业
四、2026/27届家长必做的三件事
1. 明确“排位目标”,建立志愿梯度
从高二起,定期跟踪模拟考试排位,对照目标院校近三年录取数据,建立三类志愿:
冲刺区:排位 -200名
稳定区:排位 ±100名
保底区:排位 +300名
2. 摒弃信息误区,紧盯官方动态
时刻关注联考办与教育部发布的最新通知,如选科调整、志愿政策变化
家长群仅做参考,最终以权威文件为准
3. 打造“双路径升学”体系,提升容错率
同步了解港澳高校招生通道(如澳门大学)
合理考虑“预科+本科”路径,录取门槛更低,性价比高
今天的港澳台侨联考资讯就分享到这里了,欢迎咨询华青港澳台联考学校招生办电话:020-28985177
张老师:18928856659
扫码添加老师
相关推荐